第44章 定罪
堂外围观的百姓顿时哗然,有人朝李德才吐口水:"黑心肝的东西!" “既然己经认罪...” 王县令正要宣判,忽听堂下有人高声道:"大人且慢!" 众人回头,只见萧砚舟带着小桃缓步走来。′n.y\d·x~s¢w?.~c-o/m~ 他朝王县令恭敬地行了一礼:"学生萧砚舟,是锦绣布庄的东家。" 王县令眯起眼睛,仔细打量着堂下这位年轻人。 他自然认得这位曾经的平西侯府小侯爷,虽然如今己被除籍,但谁知道京城那边是不是真的断了干系? 上个月侯府老宅蹊跷失火的事还历历在目,可京城那边却再没派人来过问,这事透着蹊跷... 想到这里,王县令轻咳一声,语气不自觉地软了几分:"原来是萧公子。不知公子对此案有何高见?" 堂上气氛凝滞,李德才跪伏在地,额头抵着冰冷的青砖。 萧砚舟上前半步,拱手道:"大人容禀。学生细想,李掌柜经营布铺十余载,素来安分守己。此次虽犯下大错,但终究是一时糊涂..." "若李掌柜愿赔偿损失,"萧砚舟声音温润如玉,"学生斗胆请大人从轻发落。" 李德才猛地抬头,眼中迸出希望:"赔!小人愿将铺面作价..." 话到嘴边又咽下,改口道:"按市价赔偿萧公子所有损失!" 如今事情一出,他的铺子肯定开不下去了,再说铺子不赚钱,正好抵消损失。*k?u?x*i-n?g~y!y¨.·c\o+m^ 王县令指尖轻叩案几,想了想,"既如此..." 惊堂木轻轻落下,"着李德才三日内交割铺面抵偿,另罚银二百两抵消罪责。" 听完判决,李掌柜对着萧砚舟拜谢,“多谢潇公子大恩....” 退堂后,王县令特意将萧砚舟请到后堂。 两人分宾主落座,小桃乖巧地站在萧砚舟身后。 王县令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位年轻人——虽然穿着朴素,但举手投足间那股子贵气是遮掩不住的。 "萧公子,"王县令亲自斟茶,"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作为,实在令人钦佩啊。" 萧砚舟接过茶盏,轻轻吹了吹浮沫:"大人过奖了。学生不过是做些小本买卖,糊口而己。" 王县令眯起眼睛:"公子谦虚了,这锦绣布庄的生意,可是让李记这样的老字号都眼红呢。" 听到这话,萧砚舟起了一丝警觉。 茶过三巡,萧砚舟似不经意地提起:"说起来,小子也是无奈才行这商贾之道。`天\禧^小¢税¨网` ~醉\歆-彰~截?埂¢芯¨快·家母生前常提醒小子循规蹈矩,也曾经让永清伯我的舅舅盯着我..." 王县令心中一凛,不动声色的问道:"永清伯府?" "是啊,"萧砚舟轻抚茶盏边缘,"家母是永清伯府的嫡女,如今的伯爷正是学生的亲舅舅。前些日子还收到舅舅来信,嘱咐学生不要再胡闹,好生准备科考。" 永清伯府!那可是京城里有头有脸的勋贵!虽然眼前这位被平西侯府除籍,但若还有永清伯府撑腰... "原来公子与永清伯府这般亲近,"王县令态度更加热络,"难怪气度不凡!" 萧砚舟意味深长地笑了笑:"舅舅待我一向亲厚。只是学生不愿借伯府之势,这才独自在外打拼。" 萧砚舟放下茶盏,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,轻轻推到王县令面前:"上个月县衙募捐,学生的铺子新进开张,未能及时响应。今日特备薄礼二百两,聊表心意,还望大人笑纳。" 王县令眼睛一亮,假意推辞:"这如何使得..." "大人勤政爱民,学生理应支持。"萧砚舟按住锦囊,"舅舅常说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这些银两若能帮到百姓,也算全了学生的心意。" 王县令这才收下,笑容满面:"公子这般体恤民情,不愧是伯府子弟。" 萧砚舟端起茶盏轻抿一口,状似不经意地问道:"听闻大人近来为县学修缮之事颇为劳神?" 王县令闻言一怔,随即笑道:"公子消息灵通。确实,县学房舍年久失修,只是库银吃紧..." "学生虽不才,也愿为教化出一份力。"萧砚舟温声道,"待铺子周转开了,定当再尽绵薄之力。" 王县令大喜过望:"公子如此热心文教,实在令人钦佩!" "听公子自称学生,莫非..." "禀告大人,舅舅多次来信